怎样的风景配得上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奈,怎样的终点配得上一路的舟车劳顿,我想红色的记忆可以。那红色的旗帜沾上了先辈的血液变得倍加鲜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是多少人为之献身的信仰。
12月5日清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红军镇,一片肃穆庄严,经过红军镇纪念馆馆长王登霞等的介绍,我对红军镇的由来有了深刻的了解。红军镇因红二十五军74师1935年曾在此地转移战斗创建根据地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
1934年,徐海东、程子华所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转战至此并创立革命根据地。每至一处,通过刷写革命标语、唱颂歌等来宣扬革命精神、传播革命文化、撒播革命的火种。在1935年10月18日,为掩护主力军转移。红二十五军特务班与敌军展开激战,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英勇牺牲,当地百姓将两位烈士遗体埋于红军镇的九龙山下,红军镇因此而得名。
王馆长给我们讲述了在红军转战至红军镇期间所发生的一段故事:红二十五军历经此处,访贫问苦、行医治病,指导员高中宽在行医时遇到一位70多岁身患严重伤寒的孤寡老奶奶,因病情严重又无对症药草高指导员忧心忡忡,听村民说在峭壁上又药草对治伤寒有奇效,高指导员上山采药为老奶奶治病,期间高指导员守了老奶奶四天四夜,最终治好了老奶奶的病。在高指导员和尚班长牺牲后,当地百姓敬奉他为“红军老祖”。
顶礼膜拜、立碑传颂、祈愿求福、还愿接彩,以此来瞻仰先烈。“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足以看出红军精神在广大百姓心中的不朽,也充分展示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红军举步维艰但勇于直前的坚毅和不屈。
时间的车轮碾压过每一寸光阴印刻的痕迹,经过红军镇的所见所识,我不仅对红军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态度,继往开来、勇往直前、不屈坚毅、甘于奉献,这份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 News
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用先进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统领公司发展大局,苦练内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服务,为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欢迎各位朋友莅临西安指导,真诚祝愿各界朋友生活幸福,事业兴旺!
版权归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西安工程有限公司所有 陕ICP备14013495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 SEO